閱讀 | HK | 專欄文章 | 張總 | 忍耐候時的功力 | 香港信報 100716
三國人盡多早死的聰明人,三十六歲的周瑜、三十六歲的龐統、三十八歲的郭嘉、三十四歲的楊修、三十九歲的馬謖;無一不是聰明絕頂,但不知世情,不知柔性之道,結果都死於非命,令人歎息之至也!
原文原錄如下:
(已校對,但可能仍有錯漏,一切以原文為準。)
新《三國》總算看完了,全劇以曹操、劉備、諸葛亮和司馬懿四個人管理一生為主調,和舊《三國》大異其趣,正和筆者的《讀三國・論管理》(商務出版) 的路線吻合。
曹操和司馬懿這兩位智者都有血有肉,不再面譜化。諸葛亮中年後變了憂鬱中生,不知者以為他有抑鬱病,三氣周瑜,罵死王朗,氣死曹真,言語如刀,久了點磊落豪雄。
曹操求才心切,對關羽可是真心的,難怪華容道一番言語,關公明知回去要面對軍令狀,也不得不放人,東方文化中情字一關不易過也。
司馬懿更是下半部的主角,赤壁敗後就出場,柔性管理發揮盡致,忍耐候時的工夫真夠好,先過曹操一關,再過曹丕、曹睿、曹真、曹爽五大關,軍權未得,只能忍,還要和諸葛亮明爭暗鬥,空城計表面上是諸葛亮嚇走司懿,但敗得不至太慘而已。諸葛亮未能殺死司馬父子三人,是天不眇蜀,諸葛亮也只能吐血,三國英雄都愛吐血。
司馬懿重保養,活到七十三歲,所以能力保家族到最後,曹操活到六十六歲,也不算夭折,傳曹丕是不得已,因為長子和四子曹沖都早死,新《三國》安排曹丕毒殺四弟,曹操雖然發現也不得不傳曹丕,因為只有他大有能力管好司馬懿,曹沖死於太聰明而無世故。
三國人盡多早死的聰明人,三十六歲的周瑜、三十六歲的龐統、三十八歲的郭嘉、三十四歲的楊修、三十九歲的馬謖;無一不是聰明絕頂,但不知世情,不知柔性之道,結果都死於非命,令人歎息之至也!
——————–
出處:
《信報》,「毋枉管」專欄
張總〈忍耐候時的功力〉
2010 年 7 月 16 日,星期五,經管智慧第 47 頁。
讀後感
老實說,張總文筆…… 令我有點汗。不過想說的不是他的文筆,而是他看到的角度。
從三國看商業管理,這話題老實說已經被說爛了。「死於太聰明而無世故」這論點一早就有人提出來,但不外乎是用郭嘉、楊修做的例。中學時那篇〈楊修之死〉簡直是「死於太聰明而無世故」立論的例典 — 被濫用了。
佩服張總拿了「司馬懿重保養,活到七十三歲」這一點來做文章。司馬懿在三國中,(在我看來) 一直都是配角的份兒,雖然最後司馬氏得天下,是最後的贏家,但從來我讀《三國》都會忽略這為長年在枱底下韜晦養光的玉石。讀了這麼多年三國,一直都覺得司馬氏贏得理所當然,從沒深究過世界其實不曾有過偶然。不努力過又怎會成功?
怪不得人們都說《三國》是部通書,到底是自己的功力火喉未到,所以悟不出個道理來。看父親看《新三》也看得津津有味,他說:「都是一個新角度」。說來真慚愧,我看《新三》沒什麼啟悟呢!
果然是程度的不同哦!
所以今後要更加努力,讀文章閱報紙看書看評論,務求令自己有點長進。